古人云,無信不立。信用是社會發展的產物,也是現代社會經濟正常運轉的基石。合同的訂立和有效履行也依賴于信用的支撐,如果違約,失信的當事方將遭受法律和市場的雙重懲罰。
近年來,我國一直在大力推進國家信用體系的建設。2014年,國務院發布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立社會信用基礎性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基本建成以信用資源共享為基礎的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2016年,國務院又出臺了《關于建立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構建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協同機制。
物業服務行業
信用體系探索
為順應“放管服”改革的要求,物業服務行業也在信用體系構建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探索。
2017年6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31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對房地產領域相關失信責任主體實施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列舉了對包括物業服務企業在內的房地產企業失信聯合懲戒辦法。同年年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關于做好取消物業服務企業資質核定相關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加快建立物業服務行業信用體系建設。2018年3月,國務院修訂《物業管理條例》,增加信用有關條款,實現了行業信用立法的突破。這些進展為物業管理行業信用體系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據和制度保障。
物業服務行業信用體系構建包括3個方面:第一是法規制度的建設。2018年修訂的《物業管理條例》已對物業服務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和應用作出了原則性規定,下一步還需要落實條例的有關規定,制定行業信用管理實施細則和配套政策,為行業信用體系建設提供指南。第二是支撐行業信用體系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信用信息平臺的建設、信用信息的采集以及信用信息的共享機制建設等。第三是行業信用評價體系的建設,包括信用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標準、評價主體和評價成果應用等。通過信用評價體系的建設,使非標準的、分散的信用信息轉化為可量化、可分析、可應用的標準化信息。
當前,物業服務行業信用體系的構建需要著重建立以下幾項重要制度:
第一,紅黑名單制度。
“紅名單”制度?!凹t名單”應將那些形象好、實力強、有信譽、群眾滿意度高的物業服務企業列入,以此樹立行業榜樣、提升行業形象、弘揚行業正能量。
“黑名單”制度。對于嚴重失信的企業,例如出現嚴重違法違規行為、嚴重損害業主合法權益等,應列入“黑名單”。在“黑名單”之外還可同時設立“關注名單”,將那些服務質量差、投訴率高、群眾滿意度低的企業列入“關注名單”,以起到警示作用。
“白名單”制度?!鞍酌麊巍笔窍鄬τ诩t黑名單而言的信用狀況。物業服務企業信用狀況的合理分布應為紡錘形,即信用最好和最差并相應列入紅黑名單的企業均為少數,而絕大多數企業處于中間狀態的“白名單”上。這類企業具有完整的信用信息,不存在失信的不良記錄,在錄入行業信用信息平臺后,即自動列入“白名單”,作為信用評價、信用信息共享的基礎。
第二,信用獎懲制度。
針對行業“紅名單”、“黑名單”建立配套的激勵和懲戒制度,對相應的企業實行分類監管,增加對列入“黑名單”企業的監管力度和檢查頻次,聯合相關部門在市場準入、上市融資、政府采購、評比表彰、政策優惠等方面采取優先或禁止性安排,實施對守信企業的聯合激勵和失信企業的聯合懲戒。
第三,信用修復機制。
在建立“黑名單”制度的同時,應同步建立信用修復制度,以形成信用評價、失信懲戒和信用修復的閉環,避免出現責罰過重的情形。根據信用主體所采取的行動方式,信用修復可分為主動修復和自動修復兩大類型。主動修復方式包括信用主體主動糾正自己的失信行為,主動參與修復信用、提升誠信的活動等。自動修復一般針對較為輕微的失信行為,根據不同程度的失信行為設定相應的懲戒期限,如在此期限內企業未再出現失信行為,到期后信用自動修復。
第四,信息公開制度。
信用的落腳點在于“用”,信用信息只有公開并為社會所用,才能發揮其效力。但是,信用信息公開應有一定的范圍限制,并不是簡單地公開所有的信息。具體而言,涉及企業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信息應給予嚴格保護,而企業名稱和法人代表等基本信息以及企業誠信信息、失信信息等都應對社會公開。
物業服務行業
信用評價體系思考
信用評價體系評什么、如何評、誰來評?
“評什么”,即信用評價的范圍和對應的內容,包括信用的基礎信息、守信的良好信息、失信的不良信息、相應的動態信息等。信用評價時哪些信息應當納入,需要根據評價的目的、基礎條件和可操作性等因素綜合考慮并加以篩選。
“如何評”,即信用評價的方法選擇。信用評價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類:一是積分制,將企業的各種行為梳理歸類并量化為相應的信用分值,在日常監管中根據企業的守信和失信行為進行相應的信用加減分;二是等級制,對企業的信用狀況進行綜合評價并賦予相應的信用等級,這種方法在金融行業較為常用;三是積分制與等級制相結合,企業的各項信用加減分均體現在信用總體評分中,并最終影響企業的信用等級升降。
“誰來評”,即由誰來主導或參與信用評價,或者信用評價應體現誰的話語權。為保證真實、客觀、全面,物業服務行業信用評價應動員相關利益各方參與其中,包括社區居民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業主委員會以及政府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和第三方專業機構等。
社區居民委員會是主導者,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意見》指出,社區黨組織、社區居民委員會負有對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指導和監督的責任,在指導監督轄區內住宅小區物業服務以及業主大會籌備及成立、業主委員會選舉及運作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社區黨組織、社區居民委員會對物業服務指導監督應在信用評價中予以體現。
業主是物業服務合同的當事人和物業服務的接受方,對物業服務質量、物業服務企業誠信狀況有著最直接的體驗和感受,物業服務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業主的切身利益,因此,信用評價應以適當的方式體現業主的評價。
行業協會是行業自律性組織,在會員單位中起著服務、協調、監督、自律等作用,行業協會所掌握的物業服務企業遵守行業自律公約和對行業突出貢獻等情況應反映在信用評價之中。
政府主管部門承擔指導監督物業服務市場的職責,通過制定行業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研究制定信用法規、配套政策和標準,建立信用信息平臺,采集信用信息,組織實施信用評價,發動各方積極參與,推動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和應用。
第三方專業機構提供專業化的信用咨詢和評估服務,政府可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將第三方專業機構納入到信用評價之中。
總之,通過建立健全物業服務行業信用體系,完善信用評價、紅黑名單、聯合獎懲、信息共享、信息公開等配套制度,促使物業服務企業重視信用、善用信用、誠信經營,讓誠實守信的企業“走遍天下”,得到更好的發展,讓信用差的企業“寸步難行”,最終被市場淘汰,從而實現公平競爭、優勝劣汰。
來源:中國建設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