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費
是指物業產權人、使用人委托物業管理單位對居住小區內的房屋建筑及其設備、公用設施、綠化、衛生、交通、治安和環境等項目進行日常維護、修繕、整治及提供其他與居民生活相關的服務所收取的費用。
生活垃圾處理費
是說日常生活或者為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活動所產生的固體廢棄物以及法律法規所規定的視為生活垃圾的固體廢物的處理,包括生活垃圾的源頭減量、清掃、分類收集、儲存、運輸、處理、處置及相關管理活動所產生的費用。
垃圾出處可以分為兩大類
一是居民住戶的日常垃圾;二是商業生產經營所產生的商(工)業垃圾,兩種通稱為生活垃圾。
首先由城市管理部門或物業部門負責把這些垃圾清掃,集中歸納,然后就是城市建設管理部門負責對這些垃圾清運,回收銷毀。所管轄負責的環節不同,當然所收取費用的種類和標準就不同了。那收取的“生活垃圾處理費”到底用在了何處?
我們先來說說垃圾場吧,垃圾的暫存、分類回收、銷毀有一個固定的場地,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垃圾場,這個場所的建造有一個嚴格的標準,包括大小、機器設備等等。物業管理圈。這個標準是國家規定的,達不到這個標準,所建造的垃圾場就是一個不合格的垃圾場,不可以投入使用,在嚴格的標準下,日常的設備更新與維修,也是較為頻繁的。
再來說說清運,我們的清運方式是機械清運,也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見到了垃圾車,既然是機動車肯定會有燃油消耗,何況垃圾車要在整個城市街道包括大街小巷都要經過,同時還要傾倒在距城市好幾十公里的垃圾場,燃油量就是一個巨大的資金消耗出處,同時燃油消耗還有垃圾場的鏟車,挖掘機等等。
最后再來談談人工,不管是高科技的垃圾處理技術,還是落后的垃圾處理工作,都離不開人工的勞務,機械清運都得靠人來操作,這些人工工資也是一筆支出資金。
物業費和生活垃圾處理費這兩種費用的用途是不一樣的,我們不能混為一談。
在日常生活經營當中,我們不能只把垃圾清掃或傾倒在店門外、路邊就不管了,需要有人來處理銷毀這些垃圾,不然這樣我們所生活的城市將會成為一個垃圾場,天天與垃圾為伴,那是多么可怕的一幕。
所以倡導廣大人民群眾,正確理解“垃圾處理費”這一概念,積極繳納相應的垃圾處理費,為自己、為大家創造一個清新的小區環境。
來源:物業社區
